top of page

馬路上天天都在塞,而每個人天天在進步 #身心障礙游泳

謝家兩兄弟泳技越來越進步,家人的引導和支持是關鍵
謝家兩兄弟泳技越來越進步,家人的引導和支持是關鍵

衣服破了要換、車子壞了要修、花兒謝了會再開。常聽到一句話:唯一不變的,就是一切都會變。


早上鬧鐘響起後起床,將冰冷的水潑到臉上把自己的眼皮喚醒。


昨天,像個E人的夏天太陽張大雙臂,把整個家擁進懷裡。

今天,溫柔的I人小雨又靜悄悄地浸潤整個大台北,把昨天的炎夏鋪上一層棉被。


每天的行程看似不變,其實卻天天不同。尤其暑假期間,孩子們各種延伸學習,把五顏六色的行事曆塞滿,調課就像在解題。


每天都不一樣。昨天發生的小幸運、奇怪鳥事、身體或心理的傷,都會過去。你不會就此停滯。


每天都不一樣。自閉症、ADHD、情緒障礙的孩子,學習和潛力也不會停滯。身心障礙者游泳學游泳、及各種運動項目,也會每天進步。



昨天和前天,他可能因固著行為,突然被迫改變行程時極度焦躁;

昨天和前天,他可能還無法控制自己在水中用毫無方向的方式踢水;

昨天和前天,他可能還不知道如何將手臂彎曲伸直或丟球,球總是掉在自己腳邊。



但今天不一樣。今天讓他繼續嘗試,引導他,讓他知道改變不可怕,讓他知道每天一毫米的進步就是自己小勝利。


俄國心理學家Vygotsky於1978年提出「近側發展區ZPD」理論:


孩子「實際發展水準」(孩子不透過任何協助自己獨立學習的水準),與「潛在發展水準」(透過成人引導或更強的同儕協助的潛在發展水準)之間的差距,才是最最最重要的「近側發展發展區ZPD」!


它也稱為「潛在發展區」,而且孩子的ZPD會一直變動。Vygotsky也將此理論運用於設計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的孩子的學習需求。


它是一種用以評估孩子智力的替代方式—


不只看孩子「目前」能做到什麼,而是觀察孩子在「最佳條件下」能發揮的潛能,並配合他的學習需求與條件去進行評估。

也就是說,只要透過成人或有經驗的同儕引導和協助,孩子能在更複雜和有能力的方式參與環境中的活動。


只要持續引導和協助,孩子絕對可以獨立完成學習。


董哥身體素質好,也獲得長期的引導和協助,潛能無限。
董哥身體素質好,也獲得長期的引導和協助,潛能無限。

成人也一樣,持續學習並適時開口尋求協助,我們也可以持續綻放潛能。

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