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規則,讓身心障礙者能參與遊戲 #身心障礙游泳

【是受限,還是突破獲得自由?】


看了男神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電影F1,對「掌握規則」有很深的想法。任何運動、游戲,都有其制定的「規則」。


F1(Formula 1),即「統一技術規範」賽車,不管是進維修站次數、車型配備,只要想參與國際競賽,就得遵守統一的規定。


規定不是用來限制選手,反而是透過規則制定,達到公正。


聽起來「受限」,實際上卻是「自由」。


有了框架,我們才知道該從哪裏自由發展。


受人敬仰的運動員們,即使在遵循嚴格的規則中,仍能表現時出難以想像的上籃技能、對焦殺球、單臂游泳,沒人會說他們被不公平對待。


運動項目也是—

🔵 游泳— 各式有姿勢規定,比如不能使用蝶腰游蛙式、可以戴兩頂泳帽但不能穿兩件泳褲;

🔵 籃球— 不能走步、持球五秒內要出手;

🔵 羽球— 發球不能高於腰部、換球需經過主審及雙方球員認同。


🔵 帕拉游泳— 有更多大眾可能沒想過的要點。

它分為肢體障礙、視覺障礙、心智障礙,國內外正式比賽中,以S1~S14來表示不同障礙分級,也在各級有其特殊例外的規定,讓選手既能同場競賽,又能作為公正的比賽。


身心障礙泳隊
阿偉適應體育公益融合泳隊AWST【教練:阿偉、元皓、楷文】

【規則,讓身心障礙者能參與遊戲】


1960年,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正式舉辦,是給身心障礙者運動競技一個「公正」的時刻。


帕拉規則讓身心障礙者發揮自己的無限可能,而不是被排除在一般競賽之外。這不是自由,是什麼?


規則的訂定,奉行「公平」的原則。而大家都用這套規則,就是在體現公正。


懂得規則,就能給自己一個機會,站上屬於自己的舞台。

以帕拉游泳的蛙式舉例:

一般游泳比賽,選手必須一抱水搭配一蛙腿;

帕拉游泳比賽,下身肢體障礙選手必須在比賽過程中,進行同時踢腿意圖,或全程拖曳,不能中途變化(在通過鑑定並申請例外資格的情況下);


一般游泳比賽,選手必須用雙手觸牆;

帕拉游泳比賽,雙手太短無法將手伸展超過頭頂的選手,必須用身體任一部份觸牆(一般帕拉選手會用頭頂觸牆,是不是感覺頭痛痛的🥹)(在通過鑑定並申請例外資格的情況下)


光是蛙式,肢體障礙選手就有各種身體限制。選手是否就不能參賽?


身心障礙者無法遵循一般游泳規則的規定,因此帕拉游泳中的Code of Exception制度,就是提供特殊選手例外,用可達成的方式參與競賽。


身心障礙游泳選手
肢體障礙選手,在帕拉游泳比賽中公平競爭、自我挑戰!

【為什麼帕拉運動值得更多關注?】


大部分人都有同理心,但要認識其他族群,也需要契機。


一旦有機會認識,我們就希望大眾能多花幾分鐘去了解特殊族群的世界。


比如在AI人工智慧成為空氣一樣重要的今天,很多職業逐步被淘汰。我們理解到,人必須要有彈性,最好是朝向成為通才,才能不被時代取代。因為一個職業或專業,今天在社會上被搶破頭,但有可能在下個十年被淘汰。


而我們要知道,職業被淘汰沒關係,因為如果能汲取各領域知識,就能滾動調適。如此得到「就業自由」。


再回到運動平權。身心障礙者能透過帕拉運動規則,獲得運動的自由。


每個人都會老,或因為發生意外造成行動不便。


身心障礙游泳教學

帕拉游泳的規則適應不同的障礙去制定和滾動調適。

歡迎更多人開始認識特殊族群,進入他們的世界,會回過頭發現,原來我們常常被困在自己的思維。


生活一忙,我們容易忘了對自己、他人適應與變通。


老話一句,世界很大,很好玩,更多人一起會更好玩喔!
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