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身心障礙者要參加游泳比賽?#帕拉游泳
- 適應體育 阿偉
- 7月13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7月25日

為什麼阿偉常常鼓勵身心障礙者參加比賽?
是為了名次?獎金?當然不是。這些特別的選手,參加比賽的目的是為了達到「卓越」。
什麼?「卓越」聽起來太高大上了!
對,聽起來如此,但實際每個人都能透過比賽,激發自己更為「卓越」。
超越自己,就是達到卓越。
沒有人說卓越僅限於考上台大、哈佛,拿到帕運奧運冠軍。
— 與人競爭,展現誰現階段較為卓越
— 自己進步,展現個人現階段的卓越
練習是一回事、進步是一回事,而「比賽」這回事,不管對一般人或身心障礙者而言,都是映照自己努力程度的一面鏡子。
比賽,映照自己現階段的「卓越」。
阿偉適體建議孩子在學習運動的過程中,嘗試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。
名次是其次,只要參賽,就能透過與人同場競賽,映照出自己的努力與勇氣。
👉孩子會用自己的速度把它游完,可能會被其他選手激發鬥志,也可能因此更緊張全身僵硬
👉孩子會在陌生的泳池、人聲鼎沸的賽場下比賽,學著面對壓力和人群
完成這些難得的挑戰,何不是一種卓越?
我們知道,自閉症、過動症、肢體障礙、情緒障礙的孩子,是沒有極限的。
我們也認為能游得快、球打得好,只是學習步調不同。

第一步,動起來,就達成第一階段的卓越。
突破自己對水的敏感、突破自己手腳無力,或不方便的「限制」;
第二步,報名參加小比賽。
不管成績或速度,參加比賽會感受自己在賽場上的心跳加速;
蒙太奇式地回顧過去練到手腳抬不起來的夜晚;
訓練時教練嚴苛的規定;
及魔鬼訓練後,教練的一聲肯定與「加油,你沒問題的!」。
「Take your mark」就是展現自己努力的一刻。
那一刻,不是卓越,又是什麼?
:「原來我還有這麼多進步的空間」
:「原來我游得挺不錯」
:「比賽成績和練習時慢了,我不夠成熟,但沒關係。」
:「我敢在上百人的場中比賽,是一種突破!」
不管成績如何,只要頭洗下去參加比賽,就達成自我卓越。
他們都有了繼續進步和努力的衝勁。
然後,忘了自身的限制。







留言